洞庭鱼歌
  • 简介

    洞庭渔歌流传于岳阳市岳阳楼区,面积约172平方公里,人口60多万人,是全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它地处湘北,襟带长江,怀抱洞庭,处于湖区与丘陵的结合部,毗邻鄂、赣二省,西临洞庭,北依长江,三面环水,四季分明。因地理环境得天独厚,故物产丰富,素有“鱼米之乡”的美称。洞庭渔歌源自战国时期,最迟在北宋年间,就已广泛流传于古岳阳地区,范仲淹岳阳楼记》中便有“渔歌互答,此乐何极”的描述。

    (文字来源:岳阳市人民政府官网)

洞庭鱼歌
  • 演唱风格

    洞庭渔歌曲调流畅、婉转、有浓厚的地方风味,节奏鲜明,曲调丰富,辽阔,带有很浓的地方风格,湖区人民广泛流传,由领歌人起首,一唱众和,音调高亢,婉转,饶有风味。有对唱、独唱、合唱等等,在湖区广泛流传。代表作有《湖风吹老少年郎》、《养女莫嫁驾船郎》、《河水哪有我眼泪多》、《十二月渔民苦》、《我撒网子妻荡浆》、《阳雀子唤醒打鱼人》、《送郎一条花手巾》、《赶郎不到是冤家》、《篙子一响船要开》、《情姐下河洗茼蒿》、《郎想姐来口难开》、《蓑衣歌》、《情姐爱的打鱼郎》、《吃茶歌》、《盘渔歌》、《洞庭仙》等三百余首。

    (文字来源:岳阳市人民政府官网)

洞庭鱼歌
  • 历史价值

    洞庭渔歌是湖区人民智慧的结晶,浩如烟海的渔歌翔实记录了渔民群体的发祥、迁徙、生产生活、风俗习惯、宗教信仰以及原始朴素的自然观、道德观、爱情观等,堪称“洞庭渔民的百科全书”。他们用歌声指挥劳动、传授经验、追求幸福、倾诉苦难。号子的铿锵节奏中蕴含着劳动人民的磅礴力量和饱满热情。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年代,湖区人民通过一首首渔歌,循着前人的脚步走向四面八方,将宝贵的生活经验口耳相传。湖区青年男女活泼多情,他们惯于用“渔歌”互诉衷肠,饱含深情的歌声中充满了洞庭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。声声渔歌唱出旧时渔民所遭受的残酷压迫与剥削,对研究洞庭湖区各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参考价值。

    (文字来源: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公众号)

洞庭鱼歌
难度:
判断题 2014年11月, “洞庭渔歌”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
提交
答案
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:
洞庭鱼歌
难度:
单选题 洞庭渔歌遗产类别
提交
答案
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:
*类型:
*标题:
请选择
  • 新增标题
*内容:
语音文件
文件要求:MP3
新手机号,需要先进行读者证/统一账号绑定才可登录哦~
完善信息,绑定手机号可以获得20积分哦~
亲~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?
绑定成功

获得 20积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