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松临终前把教育朱熹的重任托给好友屏山先生刘子翚(1101—1147)、籍溪先生胡宪(1086—1162)和白水先生刘勉之(1091—1149)。朱松交代儿子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三位先生,听从教诲,莫负厚望,朱熹含泪一一答应了。刘子翚是刘子羽的胞弟,曾就读于北宋京师太学,之后投笔从戎,与兄长入父亲幕府,参加真定保卫战,有效抗击金兵猛烈攻城,保住真定古城。南宋初,刘子翚出任福建路兴化军通判,二年任满后请求奉祠,在屏山下刘氏家塾从事教育事业。朱熹由刘子羽安排,进人学堂读书,先后与刘琪、刘懋、魏掞之、欧阳光祖、黄铢兄弟等同窗共学。刘子翚精于《易》学和史学,撰《圣传论十首》阐述尧舜、禹、汤、文王、周公、孔子、颜子、曾子、子思、孟子的追统脉络,成为宋室南渡以来第一个专门研究道统传授的理学家,在学术界具有影响力,对朱熹影响很大。武夷三先生是接着朱松的教学而进行,朱熹得到诸师的严格教育和精心培养,得到学长刘珙、魏掞之等人的关照与引导,不仅没有因失怙而意志消沉,反而更加勤奋读书,学业日益大进,顺利通过乡试、省试和殿试三级科举考试,19岁考中进士,成为天子门生,由此进入士阶层。